花木兰从军十几载为什么没有被发现是女的?

花木兰从军十几载为什么没有被发现是女的?

乐府歌词的来源一般有两种,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木兰辞》显然属于民间采集,其特点就是写实,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民间述史”,别以为老百姓都是编的,老百姓通过民歌创作的形式,把一些他们看到的亲历的认为有意义的事口述下来,但经过民间文人的润色,再被当时的官署采集后稍加整理,就成了乐府歌词而传世。

所以说别看《木兰诗》好像是归于文学艺术类,但其实是可以作为史料来参考的。目前对于花木兰这个女英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文学创作她完全就是虚构的人物,一种认为史书虽然没有记载,不代表她就没有历史人物,没有这个原型。代表人物就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杜牧,还有南宋学者程大昌,明代学者徐文长,清代史学家姚石甫,还有宋虞庭等人。别看这些个人物他们年代不同,却都言之凿凿的说花木兰确有其人,所以要破解花木兰的历史原型的真相,还是必须要回到这首长诗当中,从这首诗所描述的这些细节当中蛛丝马迹着手,来抽丝剥茧,为各位一一道来。

我们先来破解,

第一个问题就是花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到底是哪个时代?

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了,第一个有人说花木兰应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间的人,替父同军参加了北魏出击大漠,兵发柔然的这个战争。因为在战场上表现突出,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子,所以战争结束以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由此历史上还有人说花木兰可能是鲜卑人的这种说法,因为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请注意《木兰辞》当中多次提到的“可汗”其实是北魏的皇帝,因为北魏也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所以在拓跋焘时期民俗风气尚在了,皇帝一般还是被称作“可汗”。

那么再往前倒,五胡十六国的时候,也是有皇帝称“可汗”的。在拓跋焘之后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实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孝文汉化改革,称谓汉化,“可汗”才由“皇帝”这个词来代替。另外根据宋朝的一本中国地理志史叫《太平寰宇记》记载,自周、秦、汉、魏前后出师北伐,唯有三道。

东道是从今天河北定县出喜峰口,西道是从陇西出甘肃安西,中道出黑山头,诗中提到了黑山头。就是今天包头昆都仑河谷北面的阴山,我们再展开地图看一看,从黄河边到昆都仑河谷之北的阴山,按照当时骑兵的速度,也是一天的路程,正好是和《木兰辞》中的,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提到的地理位置形成时间相符合,更巧的是也正好与史料所记载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的公元424年至公元452年间,当时和北方的另一支游牧民族柔然持续战争相对应,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还是战争的发生的地理位置上都是惊人的巧合。

柔然,当时在蒙古草原上,是继匈奴、鲜卑之后已经崛起为强大的一个部落制汗国的这么一个塞外少数民族,当时不断的南下骚扰北魏阴山山脉的边境,双方战火不断,史书载,直到公元429年,北魏军远程奔袭漠北,也就是今天的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大破柔然,为稳定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战惨败,至此柔然势力逐步衰弱。

虽然说历史上打过很多仗,但是每次大战都是以北魏占优势,可是对于北魏来讲,对方也是硬骨头,兵力消耗也是极大的,在战事回回吃紧的时候,北魏政权就规定每家必须出一名男子上前线,这正好也与辞当中所讲的,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原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相呼应,这也正是花木兰替父出征的最直接原因了。

因为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很可能是家中的弟弟年幼没法上场,所以木兰就决定替父从军开始了长达12年的军旅生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讲的话,大家想,边关塞外条件异常艰苦,在冷兵器时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不管是守卫边境还是对敌肉搏厮杀,这对男人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残酷的事,更别说花木兰是个女人,说实话很不容易的人。

“朔”就是北方的意思,“金柝”就是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在这里要说明一下,既然是这样的话,要在一帮子臭男人的军营中隐瞒身份,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又要冲锋杀敌,还得在男人的世界里取得战功,这对从军的花木兰来讲的话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人家花木兰做到了,女汉子,在数10年后是凯旋回家,当然身份也就暴露了,皇帝因为她功劳很大,不仅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还因为花木兰已经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了”,也就是说花木兰已经有了很大的军功了,皇帝还赏赐了她千百金。因为按照北魏的军功制度,普通老百姓的军功累积到策勋十二转这个级别就可以做官了。

所以才有词中说到的“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看来皇帝是想让她做尚书郎官职,别看级别不高,但当时已经是靠近中枢了,还是很不错的。可是万万让皇帝没想到的是,花木兰竟然不为所动,婉拒皇帝,因为她最想念的还是家中的老父亲和弟弟妹妹,并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孝敬亲人,补偿这十几年的亏欠,这一点也真正体现了花木兰的伟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是这么分析的话,花木兰确实是真有其人的,而且很有可能她生活的历史时代,在北魏拓跋焘的时代,这是第一种说法了。

第二种说法,认为《木兰词》中所叙述的故事背景其实是发生在唐朝,主要依据是,第一,“可汗大点兵”,根据史料记载有着天子和可汗兼称的好像只有唐太宗一人,还有一句“从此替爷征”,只有唐朝初期实行的府兵制,才有“代父出征”的这样一个规定。不过还是个人觉得这个说法还是有不合理之处,我们就先不说这两点,《木兰辞》即使是后人重新润色编撰的,但是史学界和文学界从古至今都一直认为《木兰辞》它确确实实是南北朝的作品,《木兰辞》在前对,唐太宗李世民在后,怎么能说《木兰辞》反映的是唐朝的事儿,这不是关公战秦琼,所以这个观点是否定的。

好,既然说第一个观点可信,北魏,属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北方政权了,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所以她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族,还是别的什么民族,说实话这个答案就难搞了,有人说她是鲜卑人,只能说可能,而且关于花木兰的姓氏,具体是哪里人,出生年月到目前为止谁也说不清楚了,因为史书无记载,坏就坏在史书无记载,所以自古以来不光是现代各地抢名人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歇过,

当时,河南人说花木兰是我们商丘虞城县人,然后陕西人不干了,说花木兰是延安人,湖北人说不对,她是我们黄陂人,安徽人说她是亳州人,江苏人说她是泰州人,最后还有内蒙古人说你们讲的都不对,她是我们包头人,反正是各有各的证据还都挺充分的。

第二个问题,花木兰姓什么?

除了她的籍贯,就是关于花木兰姓什么,历史上也有很多的讲法了。说到这儿很多朋友可能会说,不对吧。我们一直叫她是花木兰,她不姓“花”还能叫什么呢?会看辞中,都是“木兰什么什么,木兰什么什么”,压根儿就没有说她的姓。

那么,为什么木兰就成了“花木兰”呢?这得感谢明朝一位叫做徐文长的大才子,他曾经是写过一组杂剧了,名叫《四声猿》,其中一个剧本就叫做《雌木兰代父从军》,就是根据《木兰辞》来写的故事。剧本写,木兰姓花,芳龄十七,她爸也有个名字叫花弧,字桑之,是一个后备役军官,母亲姓贾,还有个妹妹叫花木难,弟弟叫做花咬儿。

这里边讲的故事大体和《木兰辞》讲得差不多,只是经过艺术加工更加曲折了,更加离奇了,而且剧中还写到了《木兰辞》没有描述花木兰最后的结局,就是花木兰回家以后,

在家里人的撮合下给花木兰定的亲,男方姓王,趁着花木兰荣归故里,两个人是拜堂成亲,皆大欢喜,因为这部剧当时非常流行了,所以“花木兰”也就这么叫起来。

历史上除了“花”这个姓,有很多当时的专家,也是经过自己的一番考证,说木兰姓什么的都有,姓朱的,姓任的,姓魏的,不管姓啥,都拿出了一堆的自己考据的证据,但是至今都没有人家徐文长他那个剧本写的为大众所接受。

其实姓花也挺好的,为什么呢?因为木兰她必定是一个女子了,女子必定爱美,要不然也不会有花木兰是脱掉战袍立马,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小女生对着梳妆台梳妆打扮,那种娇羞的神态跃然纸上,而且我们形容女子美丽一般怎么形容,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当然是用“花”来形容最好了,都说女人,“花开是画,花落是诗”,所以用“花”来当做木兰的姓,正好暗合了木兰牺牲自己替父出征,隐匿身份,化身为纯爷们,历经残酷之后,回归小女子俊俏模样的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说明了花木兰的孝心伟大,一方面也突出了前后的巨大反差,这样这个故事就更加的传奇了,所以姓花挺好,别改了。

终极疑问,为何“同行十二载,不知木兰是女郎”?

最后我们要再来解决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相信也是不少朋友一直想知道的。那就是,花木兰一个黄花大闺女,军营中干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她是个女的呢?莫非她长得很壮很man,像周星驰电影里的如花?

当然不是,因为如花这再怎么描眉,画眼线打腮红,就是抹上10公斤的白粉,我们也会认出来对吧?怎么会出现这个辞中所描述的男性同伴皆惊慌发出了,

“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这样的感慨的呢?看来恢复女儿身,花木兰的样貌应该不差,她是怎么在军中

“安能辨我是雌雄”

的呢?结合着网友的分析,然后我个人的结论就是一个原因,

很可能是战争期间条件是异常艰苦,长期四处转战,戍守边疆,缺衣少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她一定程度上的生理病变。比方说女性荷尔蒙紊乱,生理期停止,骨密度增强,肌肉日渐紧实了,而且束身甲长时间不脱,风吹日晒的,身体样貌肯定都会有所变化,让军中压根想不到会有一个女人的同伴,所以就走了眼。

还有一个原因,从诗中可以看出,她当时头军是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百分百木兰最后是做了骑兵的了,要知道骑兵和步兵当时区别是非常大的,有不管是南北朝还是历朝历代,步兵都是成百上千为单位,然后安营扎寨,就像蚂蚁一样抱团起居,而骑兵尤其是少数民族政权的骑兵则不同,他们几乎是整天呆在马背上,战时骑马杀敌,休息时也可以做到马不下鞍,马上入睡,或者根据辞中所讲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她有可能是个斥候,或者是军中的信使,也就是信使负责传递情报传递命令的,反正是可以独处,不需要和伙伴睡在一起,也大大减少了木兰与战友身体接触的机会了。

我们再根据“策勋十二转”分析,木兰在军中可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军功,有军功可能就受到提拔,成了一个军官,所以她也有可能自己有单独的住所,这也大大降低了女性身份暴露的几率。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人,有时候真的需要大哭一场啊!
365bet足球真人

人,有时候真的需要大哭一场啊!

📅 07-07 👁️ 1607
中文配音维基 Wiki
365bet足球真人

中文配音维基 Wiki

📅 08-01 👁️ 6467
诐行的意思
365bet足球真人

诐行的意思

📅 08-19 👁️ 5198
自动去除照片中不想要的对象或人员
365bet中文资讯网

自动去除照片中不想要的对象或人员

📅 07-13 👁️ 5485
WCL战斗信息第三方授权使用设置开启关闭方法
365bet足球真人

WCL战斗信息第三方授权使用设置开启关闭方法

📅 07-25 👁️ 2166
三招辨认正品樱花品牌,SAKURA樱花
365bet足球真人

三招辨认正品樱花品牌,SAKURA樱花

📅 08-15 👁️ 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