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摇滚|如何从模仿走进万花筒式原创时代

日本摇滚|如何从模仿走进万花筒式原创时代

1956年6月,在演奏乡村风格阵营中的小坂一也,翻唱了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Heartbreak Hotel》。单曲发行后受到热捧!更多的乐队紧急跟进,Rockabilly(摇滚乐)新时代宣告来临。

年轻群体对这种新型的美国音乐如痴如醉,亢奋不已!

时间到了1958年,被誉为日本Rockabilly御三家的平尾昌章、山下敬二郎、和Mickey Curtis(五十嵐 信次郎)相继出道。

同年,渡边经纪公司再次发挥主导地位,由其举办的Rockabilly大庆典,第一届「日劇Western Carnival」音乐节顺势开幕。

摇滚乐浪潮席卷全国后,一些音乐人不再满足单纯去模仿和拷贝。同年7月,平尾昌章创作的「星はなんでも知っている」,翻开了Rockabilly向本土化转变的第一篇章,原创性开始萌芽。

这首单曲发行后,瞬间怒卖了15万张。但比较讽刺的是,这种颇具歌谣曲式的原创意识,竟成了日本初代摇滚乐队的宿命。

1959年,夹杂着复杂的社会问题,美国摇滚浪潮在一片声讨中跌入谷底。随着美国的脚步,日本大半Rockabilly风格乐队,纷纷朝着歌謡曲行列转型。

日本第一波摇滚浪潮熄火。

▲山下敬二郎 & 日本初代Rockabilly乐队

2

1960 ~ 1963

过渡期 “纯翻译”浪潮

六零年代初,美国种族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在大环境中,裹挟着一些政治问题,取代嘈闹摇滚乐,民谣复兴浪潮初见苗头。但在民谣逆袭之前,甜口的流行歌才是主流市场上的霸主。

在世界的另一端——大洋彼岸的英伦大地。第一轮摇滚乐入侵浪潮,也彻底败给甜口流行歌。五零年末,在美国熄火的摇滚乐,与老爹Blues携手,再次入侵英格兰大地。

六零年代初的英国,全境掀起布鲁斯狂潮。当这股Blues浪潮开始向Blues Rock过渡,新一轮的摇滚乐将由此诞生。

但此时,英伦和美国的两股新浪潮都处在酝酿期。在这个空档里,看看日本发生了什么。

同期,在东瀛日本,民众追随美国的文化风向标,仍旧没发生什么变化。对于战后一代而言,人们憧憬的"美国梦",才是美好生活的终极向往。

那么,美国白人中产喜欢什么,他们就跟着追什么。美国正在流行歌的势头上,那我们也玩流行歌吧。

日本当时的做法很简单,直接把美国流行歌的歌词翻译成日语,然后原封照搬,再由日本的歌手演唱。

在这段俗称“翻译流行歌”的时期,催生了一批具有新意的“译词枪手”。他们与唱片公司协作,通过译词,让人们心中憧憬的美国梦变得具像化。

1959年6月,富士电视台播出一档叫《The·Het·盛装游行》的节目。这档节目向观众介绍美国当下最流行的单曲,推波助澜了“翻译流行歌”的发展风潮。

1960年2月, 元摇滚御三家的五十嵐信次郎,以一首《恋爱单程车票》宣告向歌谣曲行列成功转型。紧随其后,天堂之王(主唱坂本九)、蓝米子(主唱鹿内孝)等流行组合相继登场。

此时期,由渡边经纪公司全面包装的女子偶像组合,花生姐妹受到大众热烈追捧。由此,森山加代子、弘田三枝子、中尾美惠、青山美智、梅木麻里、安村昌子、渡边智子等一代歌谣曲歌姬,开始纷纷加入“翻译流行歌”浪潮。

这种纯粹的拿来主义,与Rockabilly当时遭遇的情形如出一辙。日本歌手演唱的美国流行歌,怎么都带着一股子本土味道。顺理成章,“翻译流行歌”最终被日本歌谣曲驯化,风潮开始回落。

1963年,在这阵风潮的末期,作为“翻译流行歌”被歌谣曲化后的展现,由坂本九演唱的《上を向いて歩こう》,从新冠以《Sukiyaki》之名在美发行。极其偶然地,这首单曲竟爬上全美热门榜的第一名。

就是这样的偶然性,助长了日本流行的气势。各路音乐人“进军美国”的大梦开始蠢蠢欲动。虽然很不可思议,但这种盲目的自信,还真为日本新音乐的发展埋下伏笔。

▲日本Rockabilly时期的五十嵐 信次郎

3

1964~ 1965

电声时代崛起

1964年,以东京奥运为起点,追着美国跑的日本音乐,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

在这个时间点上,日本音乐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内部突围,决定和糜烂的流行歌对抗。由此,一种具有日本特色的摇滚乐进入萌芽期。

1964年同年,在地球的另一端,走向成熟的英伦摇滚,以披头士与滚石乐队为先锋,大举反侵美利坚。

在日本,音乐家们自然注意到了这一巨大变化。但在整体大环境中,追随美国的步伐依旧一成不变。彼时,美国的冲浪摇滚乐队The Ventures、The Astronauts成为日本民众热捧的对象。

64~65年间、The Ventures乐队的单曲「Pipeline」「Caravan」在日本成为热门。虽然离真正意义上的摇滚还有点距离,但受这些乐队启发,日本年轻群看到了电声乐器的魅力。

以此为开端,由寺内タケシ所领导Blue Jeans乐队,加山雄三所领导The Launchers乐队为前锋,各路乐队纷纷向冲浪摇滚风格转型。

1965年6月,富士电视台一档名为「勝ち抜きエレキ合戦/决胜电声乐团」的节目被搬上荧屏。这档节目成了乐队综艺的鼻祖,同时,直接为电声乐队浪潮保驾护航。

这下可不得了。效仿富士电视台,同类节目开始同期井喷。六零年代中期,乐队综艺成为国民话题,青少年们纷纷拿起电吉他,为了能参加节目玩命地练习。

就在这些拿起吉他的青少年群体里,将出现不少之后撑起日本摇滚时代的超级人才。

随着电声乐器的迅速普及,日本境内电声乐队宛如雨后春笋。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场更狂热的摇滚浪潮,将要席卷东瀛大地。

▲寺内タケシ Blue Jeans

4

1966~1968

英伦浪潮入侵

乐团组合(Group Sounds)时代

1966年6月28日~7月3日,披头士乐队进入日本公演。由此,这场英伦摇滚革命,终于被带到了日本。

与欧美国家的情况如出一辙,“披头士热”成为社会现象,少女粉丝团为此狂热痴迷,因此所造成的社会话题源源不断,媒体炸开了锅。

自然而然,正在崛起乐队苗子们,从模仿美国冲浪摇滚,转向模仿英国的披头士。转瞬之间,日本摇滚进入乐团组合新时代。

打前阵的,是The Spiders与Blue Comets老牌组合。这两支乐队,都是从演奏乡村和Rockabilly起步,自从披头士来日公演之后,他们迅速确立了“乐团组合”的原型。

同年7月,Blue Comets发行的「青い瞳」成为大热金曲。此后,老牌乐队开始全面向英伦摇滚靠拢,这股乐团组合浪潮宣告形成。

但是,虽说受到披头士莫大影响,这些老乐队却怎么也摆脱不了歌谣曲的束缚。从听觉上,他们用那种哀愁的歌唱性,描绘出一种与英伦之声是像非像的尴尬世界。

好在,江山辈有人才出。与老乐队形成对立,那些刚刚成长起来的新势力军团陆续登台。他们的出现,挽救了这一尴尬的局面。

在这些新兴队伍中,人们的音乐志向不再高度统一。

有人选择追随披头士,也有人选择追随滚石乐队。而那些追随滚石的队伍,更是顺着滚石所崇尚的布鲁斯元素,开始更深层次去挖掘摇滚乐的根源——Blues。

由此开始,以关西京都·大阪为中心,一群探求纯粹布鲁斯的乐队纷纷成立。他们的出现,为70年代日本布鲁斯浪潮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乐团浪潮开始后,日本有将近100支摇滚乐队,通过发行唱片而走到大众视野中。在浩瀚摇滚队伍中,追随披头士主导的流行派,和与深挖滚石乐队的布鲁斯摇滚派,渐渐形成了两股对立势力。

在他们正面碰撞之前,先把目光转投乐团浪潮源头——英伦大地。

▲The Spiders 初代Group Sounds乐队

六零年中期,英美新一轮的摇滚乐进程,走到了集中爆发的历史制高点。在英伦,布鲁斯摇滚浪潮退潮,一种更新型的Rock music即将席卷全球。

1965年,平克·弗洛伊德在伦敦宣告成立。随后,他们将摇滚乐与艺术追求相结合,正准备开辟一条全新的摇滚之路。

1966年,离开布鲁斯破坏者乐队后,埃里克·克莱普顿集结两位爵士领域的神级乐手,共同组建了梦幻三人组——奶油乐队(Cream)。迷幻摇滚狼烟四起,无数人疯狂不已。

1966年同年,从美国横空出世的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远渡英伦。他的出现,带领美国摇滚乐重回历史舞台,同时标志着摇滚乐又有了新的起点。

1968年,吉米·佩奇解散了从杰夫·贝克手中接管的新兵乐队。带领几位极具冲击力的摇滚青年,“乘上”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霸气登场,摇滚乐开始越来越硬。

1968年,吉他手里奇·布莱克摩尔(Ritchie Blackmore),与鼓手切尔·柯蒂斯(Chirs Curtis)结盟,共同完成了深紫(Deep Purple)乐队的组建。越来越硬的摇滚乐,之后将与新古典浪潮相结合。

1968年同年,前卫主唱奥兹·奥斯朋(Ozzy Osbourne)告别布鲁斯,决定玩点刺激的。这一想法得到吉他手托尼·艾奥米(Tony Iommi)的全面响应。

二人带领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乐队,在英格兰摇滚群雄中脱颖而出,重金属的潘多拉魔盒将被打开!

英美摇滚准备一飞冲天!回过头再看日本的情况。

▲向英伦风转向的日本初期Group Sounds乐队

1966年,新生代乐队The Mops正式出道。他们的出现,意味着新一代的乐团,总算具备了突破歌谣曲束缚的能力。

1966同年,由日本华人二世吉他手艾迪·藩(潘 廣源)所领导的The Golden Cups突出重围。这位对布鲁斯音乐颇有研究的吉他手,为新生代乐团带去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紧接着,1967年2月,由沢田研领导的The Tigers乐团出道。乐队单曲「Seaside Bound」、「Cー・Cー・Cー」发行后大卖,乐团浪潮继续发酵。

1968年,由萩原健一所领导的The Tempters乐队开始展露头角。同年3月,乐队单曲「神様お願い」、6月「エメラルドの伝説」发行,取得了爆发性成功。

这个时期,几乎与英美同步,The Jaguars 、Purple Shadows、The Lind & Linders、The Dynamites等等,新一代摇滚乐队不断浮出水面,乐团之声可谓势不可挡。

另一方,向埃里克·克莱普顿、吉米·亨德里克斯看齐,以布鲁斯为根基的摇滚大军同时崛起。但是,还没等这一波乐队开始施展拳脚,乐团浪潮突然极速回落。

1968年,该浪潮的先锋乐队Blue Comets发行单曲「さよならのあとで」后,又开始向歌谣曲领域转型。真是千回百转,洋的玩不明白了,就往歌谣曲世界里逃跑。

大半乐团紧跟其后,又开始向流行领域回归。可怜了那些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新乐队,摇滚乐团浪潮退潮,他们只能转入地下。

六零年代末,世界音乐格局变幻莫测,这让很多人确实来不及反应。一些没有能力消化和理解这一全新秩序的乐队,只能退居歌谣曲世界中寻求活路。

从Rockabilly起步的日本摇滚,经过了六零年代乐团浪潮,这段全民仿秀时代,即将宣告终结。

大浪淘沙,除了半路逃跑的溃军败将,在下一个时代崛起的摇滚乐队,将带着日本摇滚,进化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原创之路。

▲潘 廣源&The Golden Cups

5

1968-1972

本土摇滚乐黎明期

60年代末,世界音乐格局步入全新时代。

一方,美国的黑人公民权运动迎来曙光。黑人音乐的主流,正从灵魂乐向放克浪潮过度。同时,被美国反战·反体制“绑架”的民谣复兴运用,也终将告一段落。

新时代摇滚乐,硬摇、艺术、迷幻、前卫开始领航,朋克、重金属蠢蠢欲动。

与此同时,取代民谣,摇滚乐这回又被反体制运动“绑了票”。摇滚乐的属性,从精神上,思想上,艺术形态上,走到了让人从新思考的新阶段。

彼时的日本,面对世界音乐的全新格局,除了不断发展的爵士界,刚刚崛起的新乐队,在宽泛的主流领域,暂时还不具备消化和理解新格局的能力和实力。

这个时期,日本主流又走到填补过渡期的分叉路口。这时,美国六零年代初兴起的民谣浪潮,让此时期日本音乐找到了新的寄居载体。

60年代后半,在某种意义上,日本兴起的民谣运动,为本土原创摇滚架起一座桥梁。混在浩瀚的民谣浪潮中,日本原创摇滚时代进入开创元年。

先看民谣,这个领域的拥护者们,不再是上一个乐团时代的少年少女,而是以20岁为中心大学生群体为主。

这些青年反偶像团体,反社会体制,反对管制,和一切不公平。比起摇滚乐,曾作为时代的代辩者,民谣贵公子鲍勃·迪伦才是他们心中的偶像。

迎合这一思潮的变革,日本复制了一次浩瀚的民谣复兴运动。

以独立厂牌“URC”为据点、高石友也,岡林信康等所主导的「反战民谣」「关西民谣」开始抢夺天下。遠藤賢司、高田渡、加川良、三上寛、あがた森魚、友部正人等个性派民谣音乐人开始展露头角。

紧随其后的,是吉田拓郎、井上陽水、泉谷しげる等新民谣音乐人。日本浩荡的民谣浪潮如火如荼,甚有当年美国鼎盛时期之势。

▲民谣歌手—吉田拓郎

在大趋势的压力之下,新一代摇滚乐队,准备从夹缝中绝处逢生。

1969年,有着“日本伍德斯托克”之称的大型户外音乐节,全日本Folk Jamboree如期举办。摇滚乐队尾随民谣团体,集体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一方,那些顺着摇滚乐回流到布鲁斯领域的音乐人,开始了几近癫狂的疯狂补习期。

他们深刻意思到:要想超越英伦,光模仿他们还不够。模仿,最多只能接近他们,要想超有胜算,必须从他们所受影响的源头入手,从新深入研习Blues音乐。

就在这一年,由天才吉他手竹田和夫所主导的布鲁斯摇滚乐队——Blues Creation带着首张专辑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一回归布鲁斯信号,得到由艾迪潘所领导的The Golden Cups乐队全面响应。

▲日本传奇布鲁斯摇滚乐队—Blues Creation

1969年同年,日本颇为传奇性的村八分乐队横空出世!在音乐上,原本上一代乐团一层不变的情爱内容,被这支乐队碾的稀巴烂碎。极具攻击性的主唱柴田和志,嘶吼着咆哮出颇具思考性的新锐歌词。

在这支乐队中,同样存在着一位超级吉他手,名曰:山口冨士夫!这位身体里本身流淌着黑人血液的青年,对布鲁斯和摇滚乐的热爱,几近到了偏执的程度。

随后,由吉他手石間秀樹带领的Flower Travellin Band陆续登场。这些乐队的出现,堪称新时代的分水岭。象征着日本摇滚乐的进化之路,已经从最初的模仿拷贝,正式走到了原创化的光明大道上。

时间进入1970年代。

同年,有着日本最高吉他手之称的成毛滋,带着Strawberry Path乐队杀出重围。这位吉他手的风格,甚有埃里克·克莱普顿与吉米·亨德里克斯合体的感觉。

他们与角田博民新组建的Sadistic Mika Band乐队, Flower Travellin Band等乐队组成联盟,联手远征海外,向摇滚乐大本营所在的欧美市场进军。

▲成毛滋 & Strawberry Path乐队名盘

1970年同年,主流视野上,由細野晴臣、大滝詠一、松本隆、鈴木茂4人组成的“Happy End”民谣摇滚组合同期出道。该乐队先后发行的两首单曲『はっぴいえんど』与『風街ろまん』成为热门…

同期,所谓日本朋克浪潮之前的朋克,一支吊炸天的乐队頭脳警察浮出水面!彼时,他们将把摇滚乐与反体制批判链接到一起,用更尖锐的思考,酷到骨子里的态度,将摇滚乐所承载的价值观带到一个全新次元。

彼时,民谣浪潮的势头开始回落。其中,加藤和彦告别民谣,组建了Sadistic Mika Band乐队。加上与矢沢永吉领导的The Carol、桑名正博主导的Funny Company等等,民谣界的一些歌手开始向摇滚界转型。

1970年,夹在摇滚与爵士乐中间,日本本土的Blues浪潮顺势崛起!同年,日本原创布鲁斯乐队憂歌団出道。次年,蓝调大王B.B.king进军日本公演,彻底点燃了这次浪潮的导火索。

随后,日本传奇布鲁斯乐队West Road Blues Band正式出道!该乐队坐拥两大超级吉他手,塩次伸二与山岸潤史,而其主唱永井隆,至今仍是日本布鲁斯的顶梁柱。

在乐队编外成员,日本布鲁斯口琴宗师,妹尾隆一郎同期出道。这个时期,一些还在修行中的布鲁斯音乐人,之后将走出国门,直接在美国布鲁斯大本营中崭露头角。

▲日本初代布鲁斯乐队—West Road Blues Band

另一方,1971年同年,日本爵士界已完成了本土化进程。新一代爵士吉他手渡边香津美正式出道后,象征着日本爵士将向着融合新时代突飞猛进。

截止到72年前后,各个领域中,那些真正主导了日本摇滚发展的超级新人,接二连三的浮出水面。这些乐队的出现,与上一代乐团彻底画上一条分割线。

真正意义上来说,他们作为日本本土化摇滚的元祖,为日本摇滚的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从此之后,日本摇滚乐,就有了自己的回归原点!

但比较遗憾的是,在商业上,除了几位昙花一现的民谣歌手,这些日本摇滚乐队先驱,大多只留下了名号的传说,暂时与商业上的成功无缘。

尽管如此,从音乐内核聚变的日本摇滚乐,即将迎来了一种被称为“新音乐浪潮“迅猛发展期。

▲日本摇滚分水岭—村八分乐队

6

1973-1978

摇滚多元化与新音乐浪潮

俯视整个七十年代,日本进入一个叫“新音乐浪潮”全新时代。所谓新音乐,就是以在英美摇滚的基础上,嫁接表现日本「当下」的文化价值体现,从而创作出一种日本独有的新型流行音乐体系。

这个时期,随着日本经济一路腾飞,流行音乐的价值,从“绝对”到“相对”之间,产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包括日本爵士界在内,随着新音乐浪潮的推进,日本流行音乐进入八面花开的新局面。

在这个时间点,日本摇滚乐经过了前几个阶段的积淀,已经具备了独立发展的能力和实力,而且正朝着这个方向突飞猛进。

而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在整体社会中,群众们突然迷糊了:作为舶来文化的摇滚乐,到底应该以“绝对纯粹化”标准去看待,还是应该用一种更宽泛的“相对化”立场去接纳,从而去驯服这种风格,将其彻底本土化?

看上去挺无聊的,但也算舶来品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由此,群众的势力分两派,一方是“绝对纯粹“派,另一方是”相对流行“派。围绕两派,人们开始了无休止的争论。

看着人们争论,一些商业嗅觉灵敏的音乐人,可不觉得这是坏事。如果能驾驭这个环境,从中净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1972全日本摇滚音乐节—村八分/頭脳警察 等

1973年,在此环境下,原Happy End乐队决定分裂。乐队分别由細野晴臣与大瀧詠一带领,掰成了两支新乐队,名字叫Caramel Mama与Tin Pan Alley。

自从这支乐队分裂后,他们就从摇滚的神坛走了下来。开始在“本土流行化”的道路上,展开更具像化的改良。

如果是之前的乐团,干不下去了就向歌谣曲世界逃亡。但他们不,他们即想保留摇滚乐的成分,又要与老旧的歌谣曲划开界限,琢磨着怎么让音乐听起来更新潮时尚,从而被更多人所接受。

这一如意算盘,得到了一批个性化音乐家们的响应。

拉帮结派开始,像荒井由実、山下達郎、吉田美奈子、あがた森魚、矢野顕子等,他们站在“相对化”阵容这一边,齐力想打造一个属于本土的,依附在摇滚而创作出全新的流行音乐。

在这个时期,以山下達郎为首,一种被后人称之为City Pop的风格开始萌芽!

之后,这一派音乐人走的更深远,不单融合摇滚,爵士、节奏布鲁斯、放克、迪斯科、拉丁等等都将是他们涉猎的对象。他们所追求新音乐,试图通过这样的大融合,来实现新流行的最终形态。

但此时,这种风格刚露苗条,还未成气候。所以另一方的“绝对派”,有实力与他们针锋相对,从而展开反击战。

▲日本硬摇先锋——BOW WOW乐队

1974年,由绝对派代表内田裕也全面企划,一个叫「One Step Festival」音乐节,在众人瞩目之下顺利开幕。这场音乐节,成为全面布道绝对摇滚的超级盛典。

此时期, 新锐女主唱Carmen Maki、冲绳走出的紫乐队、由山本恭司与斉藤光浩领导的BOW WOW等乐队陆续登场。这些偏向硬摇滚风格乐队出现后,得到人们空前的支持。

70年代中,在相对与绝对共同轴心上,日本摇滚乐(或者说日本整体流行音乐),各种流派中新兴乐队层出不穷,他们分别在各自体系内壮大,裹挟着“相克”的属性,分别向着不同方向全面发展。

由此,各路专门为摇滚乐设立的厂牌随即成立。专门为摇滚乐/布鲁斯乐队演出场地,日本Live House文化兴起!摇滚现场的动员能力剧增,开始与主流流行并驾齐驱,布鲁斯浪潮也随之进入顶峰期。

▲日本硬摇先锋——紫乐队

一方,彼时的日本爵士界,也开始对新音乐浪潮有所响应。由青年吉他手安藤正容所带领T-Square乐队,吉他手野呂一生主导的Casiopea乐队等,在此时期相继出道。

他们的出现,一方面是对世界格局中Jazz Fusion和Smooth jazz浪潮的本土化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与这次新音乐浪潮的完美呼应。

到了70年代的终盘、主流视野中,甲斐バンド、及摇滚御三家(原田真二・桑名正博・Char“竹中 尚人”)火了此后,在更广义的世界里,相对派与绝对派得以“握手言和”。

两方并驾齐驱,相互影响,携手并进。(因为日本没有出现英美一样纯粹化摇滚市场,之后的摇滚乐,除了争霸如公告牌等海外排行榜,在本土仍被分类到J-POP行列中,但这是后话)。

在这些新一代乐队身上,乐手们更具备国际化的素养和特质。作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摇滚乐向着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及间接性带动了音乐整体的革新。流行音乐的呈现方式,开始清晰化,多元化,更丰富化。

这是这个时期日本流行音乐的特征,也是新音乐浪潮的本质,更是音乐发展永恒的本质——相互融合,从而产生更新的音乐。

到此,日本音乐奠定了独立发展的坚实基础。之后,日本流行音乐,将沿着此时期的轨迹,在融合的轴心上不断壮大。

进入80年代之前,象征新音乐完成形态的City Pop渐渐具像化。主流上,YMO组合及大滝詠一成功成为时代标示。当流行摇滚乐团Southern All Stars出现时,音乐潮流的兼容性已经变得一目了然。

顺便一提、70年代中期以后,各路歌謡曲化的民谣歌手们,因不具备新流行的整体意志,渐渐被市场机制所淘汰。日本的民谣复兴运动,随着新音乐浪潮成熟而走进历史。

▲頭脳警察——50周年

上篇完!

下一篇开始,日本摇滚将从朋克和重金属浪潮出发,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独立发展进程。

文:虎子

日本超灵性创作才女

精彩即将呈现,千万不要错过!

演出行程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J‐ROCK12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飞利浦电饭锅怎么样 飞利浦电饭锅最新报价
365bet足球真人

飞利浦电饭锅怎么样 飞利浦电饭锅最新报价

📅 07-13 👁️ 4189
[问题求助]新一轮合区调研公告出来了!
365bet体育在线直播

[问题求助]新一轮合区调研公告出来了!

📅 07-13 👁️ 1945
巴西队26人号码已定 10号内马尔 9号理查利松!
365bet中文资讯网

巴西队26人号码已定 10号内马尔 9号理查利松!

📅 07-05 👁️ 2096
尾字的成语有哪些
365bet中文资讯网

尾字的成语有哪些

📅 07-15 👁️ 9502
携程酒店
365bet足球真人

携程酒店

📅 06-27 👁️ 5837
一证贷能贷多少钱
365bet足球真人

一证贷能贷多少钱

📅 07-10 👁️ 1201